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北京外来工子女入学公办校 难越“玻璃门”
2010-09-07
关注掌上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主编小语:2010年小升初 幼升小轰轰烈烈地过去了,查看>>小升初全攻略 >>小升初招生政策>>小升初招生信息 >>特长生家长必备 >>小升初特长信息 >>小升初面试 >>小升初升学衔接 >>幼升小必备手册 >>小学招生简章 >>幼小衔接,备战2011。暑期已结束,暑期教育热点仍备受关注,欢迎查看>>暑期专题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学啦,欢迎查看>>新小学生入学指导专题,并加入eol家长QQ群交流:家庭教育109842050,小升初家长群118460659,幼升小家长群33083469。

  北京外来工子女入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下面是eol社区里家长为大家提供中国教育新闻网转载《工人日报》的一篇有关北京外来工子女入学公办校的报道,供参考!

  9月1日,北京中小学生迎来了新学期,许多来京务工人员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走进了公办学校。

  据了解,北京已承诺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为此,北京市已投入一亿元的资金。同时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也确认,将取缔一些不具备条件和资格的打工子弟学校,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和北京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但是,这些孩子在尝试进入公办校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隐形的阻力,虽然有看得见的政策,却仍不免碰触看不见的“玻璃门”。

  “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外地孩子,北京的孩子能转走的都转走了,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在这儿上学”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区中心小学了解到,属于本学区的城市孩子在该校上学的越来越少了,他们基本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优质小学,现在该校招收的大多是在附近务工的外来人员子女。

  家住附近、正准备接孙子放学的刘大爷对记者表示:“我们的孩子不在这里上学。有能力的家长都把孩子往好学校送,谁不愿意让自己家孩子上好学校啊,一般不愿意让孩子和农民工的孩子在一起。”

  其实,早在公办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政策出台之前,在一些城乡接合部,由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量非京籍孩子“自然”地就涌进了当地的公办校。比如海淀区的巨山小学,虽是一所公办学校,但是目前班上90%以上已经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这里的学生基本是外地孩子,北京的孩子能转走的都转走了,也不愿意把孩子放在这上学,都转到城里去了。”一位老师对记者说。

  “这是典型的公办学校打工子弟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对本报记者介绍,目前,北京一些城乡接合部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因北京孩子不愿去,招不满学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于是这些学校就会敞开大门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打工子弟人数多了,原有不多的本地孩子家长就更想让孩子转走了,而且有能力的都已转走。2004年以前这些学校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高额的借读费,但伴随新政策的出台,目前已经停止收取高额费用。“但优质学校基本没放开,还是没有完全平等。”杨东平说。

  记者随后地调查也印证了杨东平的说法,在东城区安定门附近一家停车场工作的河北人李会平和记者聊起女儿上学的事。

  据李会平介绍,女儿上小学的时候,要求有暂住证、父母在北京工作的单位证明和老家乡镇开出的证明老家无人照管孩子的证明才能就近入学,好在这些证明都顺利地开到了,女儿也顺利地进入附近的公办小学上学,并且不需要交赞助费之类的额外费用,和其他北京孩子一样。

  不过李会平说,有了这些证明,孩子也只能上一般的小学,好一点的学校还是很难进去,除非交了赞助费,而这些通常上万元的赞助费对外地来北京的打工者来说,无疑是笔巨款。

  “我们就这条件,能进这所公办学校,不需要多交钱就挺不错的了”

  9月2日下午4点左右,社区中心小学分部校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待接孩子放学的家长。

  37岁的景万喜也是这些家长中的一员,他在等待自己上二年级的女儿放学。景万喜和妻子来北京已经10年了,一家4口的生活全靠他在朝阳区当保洁工人和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打点零工的收入维持。

  景万喜说,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女儿上小学也需要一些证明,因为“好歹在北京也混了10年了,跟街道居委会的关系也还不错,他们推荐上了这所小学”。据景万喜介绍,这所公办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外地孩子。“我们就这条件,能进这所公办学校,不需要多交钱就挺不错的了。”景万喜说。

  景万喜对女儿不用多交钱就能进入公办小学已经挺知足了,他说,“对于无法开出在北京工作的证明的外地人来说,他们的孩子即使想上这所普通的公办小学,也很困难。”

  “目前北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投入不小,但是仍有许多障碍无法跨越”

  据李会平介绍,女儿之前所就读的小学学生不多,每个年级也就2、3个班,每班30人左右。不过他说,尽管能和北京孩子一样能够就近入学了,但有时还是难免能够感受一点“不公平”。

  “外地孩子即使你学习再好、表现再好,老师也不会推荐你当班干部,而有些本地孩子学习没那么好,表现也没那么好的,老师也会推荐。当干部在将来升学是可以加分的,也算一个优势吧。”李会平说。女儿放学回家常说起这些事,抱怨“不公平”,让李会平感受到北京孩子与外地孩子差别的同时,却也只能选择无奈接受。

  李会平的孩子开学该上五年级了,但半个多月之前她就将其送回到了河北老家县城里的一所私立小学。李会平解释说:“孩子学习成绩挺好的,怕没有北京户口将来不让参加高考还得回老家去考,到时候两边学的教材不一样,怕跟不上,还不如早点让她回老家去上学。”

  “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这些外地在北京打工者的孩子也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就好了,那时候我就让女儿再转回来上学。”李会平说。

  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北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投入不小,但是仍有许多障碍无法跨越,一个城市的容纳量确实有限,目前首先要掌控流动人口子女的情况和数量,这样才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分配。”(本报记者 张锐 车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